中秋

0

小蝠娃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文化和来源吗?

中秋节是华人传统里重要的一个节日。时于农历八月十五,约公历九月至十月初。因为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八月中间的一天,于是大家都把八月十五日称做“中秋节”。每到这一天,一家人都要团聚,所以中秋节也叫做 “团圆节”。

蝠娃姐姐来为大家讲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来照耀大地。突然有一 天,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大地热得不得了,植物都被晒死了,人们没有东西吃, 生活非常痛苦。

善良的弓箭手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让大地回复成以前的样子。为了感谢后羿,王母娘娘送给他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把仙药交给美丽的妻子嫦娥保管,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和嫦娥一起吃,夫妻俩长生不老,永不分离。

后来,一位名叫逢蒙的人来向后羿学习射箭的本领。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外出打猎时要挟嫦娥交出仙药,情急之下为了不让逢蒙得逞,嫦娥把仙药都吞了。突然,嫦娥觉得自己身子越来越轻,不由自主地飘上了天空。由于她舍不得自己的丈夫后羿,她就飞到了里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去,住在广寒宫里。

后羿回家后听说了这件事情,但为时已晚。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讶地发现,今晚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隐约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往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后羿就拿出嫦娥最爱吃的水果摆在院子里,还做了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心意,盼望嫦娥回来。百姓知道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吉祥。从此,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了。

那大家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吗?

赏月
据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亮,最皎洁无暇。于是从唐朝开始就有赏月的习俗流传至今,古代文人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月下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至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乃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代表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猜灯谜
许多中秋晚会都会有猜灯谜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猜灯笼上的谜题,成了老少咸宜的中秋娱乐项目之一。

花车游行
五光四色的花车和小孩大人提着灯笼在街道上游行,为中秋佳节更添不少色彩和气氛。和家人一起吊着灯笼,走在街上,哼着苏轼的<水调歌头>,更是中秋节一家团圆的欢乐时光。

花好月圆,福满人间

“千里传真情,明月寄相思”,中秋节以月之圆寓意人之团圆,为寄托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希望月光带给在同一片夜空下的家人平安如意,祈盼早日幸福团圆。而“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能够与家人在月光下,吃着月饼赏明月,剥着柚子猜灯谜,点着灯笼逛花游,何妨不是人间一大享受。

在古老的中国传说中,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辛苦砍树的吴刚,还有一只可爱的玉兔。抬头看一看月亮,你看到他们了吗?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