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居鑾

0

记得在 2016 年威尔士念书的我被指定用《本地文艺节庆如何带动本地商圈》作为毕业论文,在实地考察和参考文献英国境内发挥出色的苏格兰,每年暑假一季将文艺界/电影节成功举办进而促使当地大小酒店爆满。那一季里你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艺术文化人汇集苏格兰喝着威士忌吃着牛油饼的景象,当然也少不了穿着格子裙的大男人吹着苏格兰风笛的身影。当地的文化形象深深烙印在世人眼里,虽然笔者是第一次造访但对于苏格兰的形象却早有共鸣。

我想对于如何传承【文化】似乎最关键的是你如何可以让人拥有一个全面的印象。每一座山和每一条河都是自然产物的躯壳,然而有生命力的城市却是当地人民所赋予的,当身份被认同时,所谓的精神和价值,这些不具形体的“形象”就浮现了。多年以来,在居銮结识一群爱居銮和极力推广居銮的人,甚至有外地移居到居銮发展的,他们奉献己力于居銮社区。这种的热情和温度正是居銮的常态,一个城市里有着一群在乎生活品质,追求精神面貌的百姓是种福气更是一道为城市注入活力的生气。热衷于活动的人不是因为游手好闲更不是因为想散尽家产,只是不愿看到社会接受日复一日的生活步伐或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兴趣缺缺。

开放式文物中心( Open Museum )

随着壁画热潮的崛起,壁画殖民的热潮遍布马来西亚每一个地区,但能够将当地人的喜好或是更具代表性的表达方式融入壁画不仅可以建立有深度的旅游更能够给予后代人一种提醒。例如、喜好文物和古玩的人越来越少,主要的原因是鉴赏和大众对认知度下降,然而大部分的城镇没有博物院或我们也无法将人吸引入馆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将其展览结合壁画或是景物创造一个互动型的露天博物走廊,这样不仅能提升鉴赏价值更能传承这样的认同给更多人因而发挥潜在的旅游价值。当人们与具有时代感的文物有了链接,本质上的认同和关爱就产生了。这样的共鸣感很重要。曲高和寡的文化推广方式通常叫人难以下咽,但想做到雅俗共赏,除了经验还是经验。

有一座剧场

“如果有一齣歌舞剧能够代表居銮也能介绍居銮”这理想一直回荡在脑海里,到底怎么能更有效的介绍家乡的身份又能娱乐观众,最直接有效的就是看一场戏剧吧。试想想看我们的亲朋好友到访居銮能够在尝尽所有美食、爬过那座南峇山后能有处欣赏本地舞台剧的地方。透过舞台剧感染本地文化,更能理解地方的文明和光彩。我们想象有这么一齣戏,让人在数十分钟认识居銮。在五彩霞光中充分的享受,也充实了想象。

老雜貨店的故事

笔者:居銮华语俱乐部 部长

以前,雜貨店我們叫他《店仔》,店內什麼八寶都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火水+藥+555賒賬簿子。

當時的店仔,大多都是做村民的生意,每天來購買物品,老板都會記起來,等到糧期出了,大家都會來還錢,因為大家講的是信義,真的辛苦的時候,和老板說一下,都OK的,這就是甘榜人情味,還有紅白事,雜貨店老板也肯定會出現的。當時的店仔,很多都有副業的,就是寫四寶咯!有些店後面還設有麻將桌,給村民們娛樂一下,總之,一間店仔的故事,是寫不完的,很可惜這種人情味生意慢慢的走下舞台了,也是沒辦法的事咯,希望大家永遠記得店仔的老板。

今天到了老朋友許江宏的雜貨店拍照,他的這間店由他的父親 1950 開業,到今有 68 年的光景,真不容易,現在夫妻倆是做來打發時間,我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