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別开生面的非一般辩论赛,『居銮辩王』,在居銮的一间老字号茶馆『老井』里举行,引起城中的一阵热议。
有别于坊间的中学校际赛或大专赛,这是一场辩论公开赛,打着旗帜『每个人都能辩』,『不管你是 8 岁还是80 岁,三人组一队,居銮辩王,等你来挑战』!
井店长兼『居銮辩王』主办人周晃毅说,会想办这场辩论赛,是受到 SJM 中学辩论社社长黄尚婷一番话的影响。
尚婷等辩论社成员对参与辩论赛很热衷,但碍于居銮辩论赛有限,一年就仅有一次福建会馆的辩论赛,辩手们都缺乏磨练的机会。
晃毅说:“有鉴于此,『居銮辩王』秉持着“抛砖引玉”的精神,希望辩论赛能由小而大的,在居銮遍地开花;其实,我们不需要“等”别人来做,只要有心,我们自己也能办辩论赛;我也坚信,我们不用凡事都期盼政府来主办,很多艺文活动,都可以由民间自发组织和推展开来。”
这张初赛於 2015 年 4 月 4 和 11 日,半决赛及决赛於 5 月 2 日的『居銮辩王』为循环赛,只开放 8 队参与,6 支为居銮队伍,另 2 支过江龙为新山的队伍。两支新山队伍成功击败本地姜,辩蝠侠队击败辩形金刚队,获得冠军。
『居銮辩王』,顾名思义,半决赛及决赛的题目,也当然和居銮息息相关。
决赛题目:
增加居銮竞争力,居銮更应建设大学 / 应成为新隆高铁停站;
半决赛题目:
1. 居銮的旅游业,更需要民间的努力 / 政府的推动。
2. 居銮应更致力发展农业及农基工业 / 旅游业。
获得『居銮辩王』牌匾,也是全场最佳辩论员的郑伟和,就在辩论中提出了很好的观点:『我想要阐明居銮发展旅游业的宗旨不应一味向钱看齐,而更应该是让游客前来观赏居銮的文化以及风土民情。换句话说,发展旅游业并不是要让居銮成为世界第一的旅游城市,而是要让居銮的独有特质及地方色彩被世人所知。我们没有要第一的居銮,但我们要唯一的居銮!』
其实,除了『居銮辩王』,居銮常年都有福建会馆的『居銮县校际辩论赛』,还有居銮中华中学的校内辩论赛都在今年 4 月份风雨不改地举行了。
5 月临近居銮的峇株吧辖敦胡仙翁大学,也有场规模庞大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多所外国大学和本地大学都派队参赛。在 6 月份德教会也举办了一场全柔中学生辩论赛,反应非常热烈,有超过 32 支队伍报名角逐,把辩论推广到了一个更深的层面,让辩论的风气一波一波的延续下去。像明吉摩中学,也在 7 月如火如荼的办了一系列的校内辩论赛,获得不少好评,更吸引了很多新生投入辩论活动。
『居銮辩王』评审团
资深评审 刘运臻
2015 年对于居銮让人感到兴奋的就是沉寂已久的辩论风气突然“复兴”了起来。
居銮的辩论风气曾经在 1999 年鼎盛一时。由居銮福建会馆主办的辩论赛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居銮辩手 。但劳心劳力,参赛的队伍近年渐渐少了,这样的场面往往让不少居銮辩手感到不胜唏嘘。
辩论赛是很耗费人力、财力、物力的,是什么让那么多的痴男怨女对辩论如此沉迷呢?只有辩手能明白,那是:热忱。因此,评审的责任很重要。不只在辩论进行时要时时保持清醒,投下手中那一票的时候也必须要很清楚的交代其中的原因,让辩手们心服口服,从错误中学习。
全球十大微电影入围导演及辩论爱好者 张桂荣
我喜欢辩论,不是因为我享受辩“赢”别人的“爽”,而是因为辩论带来的好处太多了。我常常都和自己在进行辩论(思辩),对一个决策进行正反、利与弊的思考。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小至一个家庭,我们总是要和别人沟通,可以把话说得清楚,有凭有据,当然比较容易令人信服。
居銮讲演会会长 刘世一
本人多年参与筹办居銮中学校际辩论赛,期待推广辩论风气。要举办一场辩论赛,确实需要许多的人力和物力。然而,每次出席者寥寥可数,很可惜。
感恩居銮辩王的主办单位邀请,让本人有机会参与这非一般的辩论赛。这场辩论赛,确实跳出许多辩论赛的框架。
居銮辩王有三大特色:第一、破格在茶馆举行;第二、老少咸宜;第三、没有地域性
我相信这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束,希望辩论能开始用更贴近大众的方式,推广辩论,提升辩才!
南洋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系 PHD 陈彦宏
不是每个辩题都有铁般的凭据,这也是辩论意义的所在。但做辩论一定要搜足论据。阅读要广,要在庞大的资料中摸索出一个架构,这样辩论下来,既拓展视野,严练逻辑,培养综合能力,精通科学思维,又磨口才。这样的辩论才能让人受益不尽。
『居銮辩王』司仪兼大会主席 林宛莹
主持了很多节目,带过很多活动,这还是第一次主持辩论赛。本来以为只是司仪,原来司仪也同时被赋予『大会主席』的身份,才惊觉责任很大,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之前比较少接触到辩论赛,但这或许也是好事,不会先入为主,没有既定印象的框架,能靠自己想象,比较轻松优雅的方式,来带动和主持这个在茶馆非一般辩论赛。很佩服辩手们引人入胜、滔滔不绝的机智口才,也会在公布成绩时被比赛气氛感染得很紧张,但身为大会主席,又要保持专业、中立和冷静。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愉快的经验。
『居銮辩王』参赛者 郑浩安
阔别四年了吧 再次踏上辩台 突然发现自己学会了告诉自己要变得更加冷静 经历是重要的 有经历所以有了成长 依稀记得四年前的自己底蕴不足 沉不住气 易怒 情绪竟然由外人掌控着 而四年后 再次跨上台 迎来的是紧张 但随之而来的是自信 最重要的不是输赢 是我发现了自己在成长 学会的是从容淡定 不急不躁的回应 告诉自己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