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小城的積極心理學

0

在这个人手一机的 4G 时代,资讯爆炸,目不暇给,人心随着手指刷动,浮躁焦虑,竞争无处不在,在这个追求快速、刷眼球和噱头的时代,我们是不是该缓一缓脚步,慢慢品味生活的日常呢?生活的品质,不应该只是 GDP,幸福指数也很重要。

所以,我们蝠报开了这一个栏目:心灵捕手 – 小城的积极心理学。
本期,我们谈—『冥想』(或称静心、Meditation、Mindfulness)

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

积极心理学,是由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1954年创造的。在1998 年,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任期积极推动。积极心理学主张,我们不该把焦点放在精神疾病上,而是专注在恢復人性的“正向、积极”的特性,而冥想是积极心理学积极鼓励和提倡的“运动”。

冥想的科学研究

哈佛医学院神经学家 Dr.Sara Lazar

美国哈佛医学院神经学家 Dr.Sara Lazar,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Dr.Sara 搜集了一批从不冥想的人,做了为期八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八周后,他们的大脑中专司操纵记忆及决策制定的区域,皮质明显增多。大脑中构建同理心和慈悲心的区域也有明显的改变,杏仁核在变小,抗压能力加强。从科学的神经学角度,瑜伽和冥想,真的能改变你的大脑。

冥想的其他好处

  • 减缓压力
  • 增强抗压力
  • 不容易被惊吓
  • 改善:忧郁症
  • 减缓疼痛感
  • 缓解失眠
  • 改善注意力
  • 更健康

习惯的养成

世界上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特效药。
静坐冥想,不是一次性的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长期的习惯的养成。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 21 天。至少给自己 3 个星期,每天固定 30 分钟静坐冥想,你将会更加的积极、快乐和幸福。

Share.

Leave A Reply